期刊简介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9335/R,国际刊号:ISSN2095-5340。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本刊为季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发育医学电子杂志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承办并编辑出版的发育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以科学性、普及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用发育医学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指导临床、科研、教育、保健等工作者的实践,以人为本,为医生及科研等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临床以发育生物学为基础,深入探索认识人类机体发育的规律,寻找解决与发育相关的临床问题,如营养代谢、遗传疾病、先天畸形、智能行为、精神心理、组织器官工程、癌变机制等的策略和方法,力求从揭示生命发育的本质深层次去推动包括妇产科、儿科、再生、肿瘤等在内的诸多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读者对象面向全体医务工作者,重点是儿科、妇产科、遗传代谢、智能行为、精神心理、先天畸形,以及肿瘤学在内的各临床、科研、保健等工作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部门: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53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933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1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5340
- 国内刊号:11-9335/R
- 出版周期:季刊
-
新生儿惊厥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惊厥患儿81例,以及同期进行了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婴幼儿7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惊厥新生儿的基本情况、病因、发作情况、患儿预后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结果.结果颅内出血共19例(23.5%,19/81),为新生儿惊厥的首位病因.代谢紊乱共31例,包......
作者:彭万磊;戴维;陈娟;唐军;王华 刊期: 2018- 02
-
足月胎膜早破破膜时间长短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PROM)孕妇破膜时间长短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陆军总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中,将912例足月PRO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膜破裂至产程发动的时间间隔,分为≥24小时组(57例)与﹤24小时组(855例);≥12小时组(233例)与﹤12小时组(679例).比较不同破膜时间组的基本情况......
作者:杨雪梅;尚丽新 刊期: 2018- 02
-
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环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环结扎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7月至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住院的患儿中,17例腹股沟疝患儿接受了单孔腹腔镜下的完全腹膜外疝环结扎关闭术.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腹股沟内环体表穿刺,一次穿刺腹壁保持进出线在同一路径,完全在腹膜外间隙内实现置线和钩线带出体外.采用或不采用水分离技术......
作者:刘雪来;张创;张永婷;刘林;李索林 刊期: 2018- 02
-
婴幼儿Kasabach-Merritt综合征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Kasabach-Merritt综合征(Kasabach-Merrittsyndrome,KM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共收治8例婴幼儿KMS患儿.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8例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疗效等相关资料,并随访患儿预后.结果8例患儿中,血管瘤分布分别为:颌下3例,下肢......
作者:余莉华;林丹娜;巫一立;王小兰;吴莉;胡秋磊;王斌;杨丽华 刊期: 2018- 02
-
新生儿室间隔缺损的随访研究
目的对新生儿室间隔缺损进行随访,探讨其类型及预后.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对2023例新生儿于生后0~7天进行了心脏彩超筛查,共检测出室间隔缺损46例;生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2例.每3个月随访1次,至患儿1~4岁.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前检测出胎儿室间隔缺损8例,其中1例引产,3例生后复查未发现缺损,4例生后复查仍有室间隔缺损.其余新生儿0~7天检出室间隔......
作者:张继珍 刊期: 2018- 02
-
Wnt信号通路及环状RNA调控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的研究进展
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的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90万例[1].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anorectalmalformations,ARMs)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约为1/5000~1/1500,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首位,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2-4].ARMs种类繁多,表型广泛复杂,从单纯的肛门狭窄到复杂的泄殖......
作者:曲媛;贾慧敏 刊期: 2018- 02
-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在神经发育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typeⅠ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5-kinase,PIP5KIs)是体内合成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4,5)P2]的关键酶,PIP5KIs催化磷酸化4-磷酸磷脂酰肌醇(PI4P)肌醇环上第5位产生PI(4,5)P2[1].已有研究发现PI(4,5......
作者:李莘;牛勃;王建华 刊期: 2018- 02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期各种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性的炎症反应[1].新生儿期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严重的脓毒血症及休克[2-3].因此,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病原学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近年来出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常应用于临床诊断败血症[4-6],但在特异性......
作者:林丹娥;林霓阳;翁立坚 刊期: 2018- 02
-
儿童昏迷的诊治进展
昏迷是儿童常见的危急重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正确诊断并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对治疗及预后极为重要.现对儿童昏迷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昏迷评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定义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由于不同因素导致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透射功能受阻,从而不能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是大脑皮质遭到损害,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无反应.昏迷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作者:花少栋;梅亚波 刊期: 2018- 02
-
蛋白质小泛素样修饰体化修饰对神经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小泛素样修饰体(smallubiquitin-likemodifier,SUMO)是一类结构及酶联途径与泛素类似但功能迥异的小分子蛋白.SUMO在激活酶、结合酶和连接酶的作用下与底物共价结合,在SUMO特异性蛋白酶(SUMO-specificprotease,SENPs)作用下与底物解离.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蛋白质SUMO化修饰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如转录调控、介导激酶信号通路、稳定蛋白质、参与突触......
作者:肖宪玲;郑军;刘晓智 刊期: 2018- 02
动态资讯
- 1 干细胞治疗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2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防治专家共识
- 3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 4 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5 《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2013)》解读
- 6 妊娠晚期子宫破裂14例分析
- 7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在神经发育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8 麒麟丸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精液质量的影响
- 9 磁共振成像评价胎儿颅脑缺血和出血性病变的价值
- 10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灌洗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11 重要通知
- 12 重度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1例
- 13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婴幼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 14 强力霉素诱导型Cas9基因编辑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构建
- 15 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 16 应用DWI结合常规MRI动态评价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 17 C3肾小球病
- 18 STABLE技术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应用
- 19 非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医疗机构新生儿急诊、分诊、评估和治疗工作指南
- 20 microRNA-23a调控斑马鱼颅神经嵴细胞迁移和分化